关于福建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时间:2007-03-01 11:10

──2007124日在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福建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围绕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7501.63亿元,增长13.4%,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速;财政总收入1011.86亿元,增长28.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541.03亿元,增长25.1%

 

(一)三次产业持续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885.23亿元,增长2.5%;粮食播种面积2093.76万亩,总产量701.53万吨,单产提高4.3公斤;蔬菜产量1356.96万吨,增长0.8%;水果产量494.97万吨,增长3.3%;植树造林206.67万亩,其中非公有制造林面积占70%;肉蛋奶总产量263.74万吨,增长1.8%;水产品产量602.02万吨,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3736.08亿元,增长17%,其中工业增加值3306.09亿元,增长16.9%;建筑业增加值429.99亿元,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992.1亿元,增长23.6%;信息、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总产值4259.5亿元,增长23.9%;高技术产业产值1674.44亿元,增长26.4%;非公有工业企业产值7992.93亿元,增长25.3%;中小企业产值8267.52亿元,增长2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1.06,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5.7%。全社会发电量904.25亿千瓦时,增长16.2%;用电量866.84亿千瓦时,增长14.6%,其中工业用电614.3亿千瓦时,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2880.32亿元,增长12.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为663.46亿元、121.45亿元,增长12.9%10.6%;金融业增加值210.85亿元,增长16.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和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20.8%19.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848.738.5调整为11.849.838.4

 

(二)三大需求拉动有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5.08亿元,增长38%,其中城镇投资2765.12亿元,增长41.1%;农村投资349.96亿元,增长17.8%。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民间投资1474.37亿元,增长40.6%;基础设施投资1080亿元,增长45.5%;制造业投资815亿元,增长35.8%;社会事业投资135亿元,增长25.9%。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安排重点项目404,其中在建重点项目219, 95个项目建成投产;预备重点项目185, 100个项目实现开工。26个交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2.68亿元,50%14个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2亿元,1.3%124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6亿元,比增80.1%12个农林水利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亿元,比增58.7%30个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66亿元,比增94.2%。信息化项目顺利实施,“数字福建”应用水平继续提高。第四届“6·18”对接项目3667个,已动工1564个。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1.85亿美元, 增长15.3%。三大主导产业利用外资23.03亿美元,增长37.9%。实际利用台资14.2亿美元,增长18.9%;实际利用港资34.6亿美元,增长12.1%

 

外贸进出口总额626.63亿美元,增长15.2%,其中出口412.65亿美元,增长18.4%。民营出口107.28亿美元,增长41.9%;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5.8%13.8%;五大传统市场出口增长14.4%,出口俄罗斯、韩国、巴西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74.8%65.8%62.7%。闽台、闽港贸易额分别达56.07亿美元、32.11亿美元,增长14.9%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4.23亿元,增长15.3%。消费结构升级较快,家具类、建筑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5倍、1.2倍;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6.7%32.4%。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2.1%。旅游总收入增长18.3%,接待入境游客增长16.4%,红色、生态、文化旅游成为新的增长点。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8%

 

(三)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城镇新增就业6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3%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万人,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4.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3元,实际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4833元,实际增长8.3%。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5.2平方米和42.3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和2.2平方米。灾后重建家园扎实推进,207个集中重建点、4.73万户分散重建户重建工作进展顺利。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55.27万人、293.1万人、370.1万人, 分别增长11.2%9.9%11.2%20万城市居民和75.5万农村居民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26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24个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24个新产品列入国家重点,7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全面实施,光催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纳米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及医药工程实验室启动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完成9000所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46万平方米,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验设施建设得到扶持;“双高普九”任务完成的县(市、区)增加8个;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4.4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1.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加快,完成19295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完成121个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扶持建设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自然增长率6.25

 

(五)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减少;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58%88%,比上年提高3.5个和2个百分点。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12条主要水系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比例为92.5%;闽江和九龙江流域229个生态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受频繁自然灾害影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幅有所回落;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一些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受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国家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外贸出口压力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部分城乡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等。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省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0%,在实际执行中力争更好更快。从三次产业看,随着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到位,投入继续加大,农业将保持平稳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4%,带动生产总值增长0.47个百分点;随着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步伐加快,将促进工业持续增长,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 12.5%带动生产总值增长5.81个百分点;随着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优势得到发挥,第三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0%,带动生产总值增长3.72个百分点。从三大需求看,今年重点建设将继续加强,民间投资活力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8%;消费需求继续扩大,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3%;出口结构继续优化以及鼓励出口政策的实施,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外贸出口预期增长13%;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一批大项目将陆续建设,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预期达65亿美元。从财政收入看,经济发展为财政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地方级财政收入预期增长12.8%。从民生看,经济增长将有利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可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实际增长5%;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将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物价将保持基本稳定,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3%左右。从节能减排看,各级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6%、化学需氧量减少1%

 

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要切实抓好:

 

(一)加大“三农”扶持力度,落实新农村建设任务。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和水产品深加工、农业“五新”推广等工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支持中低产田改造、旱片治理、“六千”水利、“年万里”农村路网、病险水库和海堤除险加固、蓄水防洪、渔港避风港、沿海防护林等工程,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支持农村户用沼气、家园清洁行动小康环保行动等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加强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咨询、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和农业生产资料等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

 

(二)加强政策和规划引导,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按照鼓励发展的制造业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产品方向;实施临港重化工业发展布局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做深做细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建设一批特色明显、产业集聚的项目组团;加快主导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壮大工业经济;加快光电、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技术项目建设,发挥“6·18”平台作用,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推进纳米技术、软件、生物医药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抓好重点物流枢纽、物流园区、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批发市场检验检疫和信息网络、旅游基础设施等建设,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三)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围绕今年省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推进铁路建设,年度投资126亿元,加快建设新的进出省通道;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年度投资150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5公里;推进港口建设,年度投资50亿元,新增港口吞吐能力3000万吨;推进电力项目建设,年度投资200亿元,新增电力装机210万千瓦;推进列入“十一五”规划的煤电、气电、核电、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尽快建设;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年度投资310亿元,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和竞争力;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年度投资62亿元,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重点项目分类分级管理,完善项目生成、转化、落地机制,强化协调服务,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两个比重”。

 

(四)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制定年度改革指导意见,分解落实重点任务,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力争在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国有企业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培育和社会事业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落实外经贸发展促进政策,健全“大通关”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新兴市场的出口;鼓励企业扩大能源资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充分发挥各类园区的载体功能,在利用外资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取得新成效。继续办好投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实施闽台产业对接规划,力争在十大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落实闽港、闽澳合作机制,吸引侨力侨智侨资,推进闽港澳侨交流与合作。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推进“双高普九”,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继续扶持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设施建设,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实验设施;加强学科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和3000个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实施110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队伍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条件,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城镇就业指导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推进就业服务设施和信息网络项目建设。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管理;推进农村和农业保险试点,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落实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支持建设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服务设施。推进“平安福建”建设,加大基层政法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安全生产、消防等设施。继续扶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海岛、库区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六)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示范工程和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抓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和原材料综合利用水平。加大闽江、九龙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力度,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城市内河污染治理。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5万吨和垃圾日无害化处理能力1500吨,加快省危险废物处置场改扩建和设区市医疗废物处置场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港口岸线资源开发管理,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

 

各位代表!面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部署,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把“四个重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出新贡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